曼迪·埃爾—薩伊(1985年生於馬來西亞,現工作及居於倫敦)高度過程驅動的藝術實踐始於對材料及語言的探索,她的創作形式包括富層次的繪畫、雕塑、裝置、圖像、聲音和影像,埃爾—薩伊的作品探討了體制的形成和瓦解,包括身體、語言或是政治上的意義。藝術家對探索「局部—整體」關係尤感興趣,她運用乳膠、橡膠和黏土等有機物的材料把不同的碎片、文本和現成圖像分層及拼湊,具體地證明了重要的事物往往是由微小的互動或重複而產生的。埃爾·薩伊相信,簡單的重複性圖案(例如手繪網格或幾何模型)會製造出不同形式而且令人出乎意料的敘述性組合。
埃爾—薩伊將她的探索性觀察過程聯繫當代社會和政治事件,這些事件往往以混亂且令人不安的方式發生,而對此類事件的辯護或解釋通常是事件發生之後,目的是整理我們主觀和不完整的社會、文化和政治進程。藝術家的作品旨在揭開這些重疊結構的面紗,並揭示它們的複雜性。 埃爾—薩伊對觀察的(科學和自我)過程很感興趣,她相信通過這樣的觀察,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塑造我們世界的社會和政治現像,如何以恆久的狀態不斷變化。
埃爾—薩伊的創作始於現有的碎片,而這些碎片更具有破壞總體結構和假定真相力量的「部分」。這些碎片包括英國《金融時報》的副本、廣告圖像、在她父親倫敦家中收集的手繪和阿拉伯書法。 她將這些元素拼湊在一起,並透過直接在上面繪畫來創造雙重含義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質疑我們對既有系統的假設和理解。
曼迪·埃爾—薩伊的個人展覽曾於多個機構展出,包括黎巴嫩貝魯特蘇索克博物館(2019年)、法國巴黎Bétonsalon(2019年)、英國倫敦Chisenhale畫廊(2019年)、墨西哥瓜達拉哈拉The Mistake Room藝術平台(2018年)及英國倫敦卡爾·考斯迪阿爾畫廊(2017年)。她參與的群展和雙年展包括美國紐約長島Sculpture Center的「Sky for Rain」(2019年)、德國柏林SAVVY Contemporary的「Ecologies of Darkness」(2019年)、哥倫比亞波哥大 Instituto de Vision的「Deterioro y Poder」(2018年)、中國南京四方當代美術館的「Lessons in Agronomy」(2017年)、阿聯酋舉辦的「第十三屆沙迦雙年展:Tamawuj 」(2017年)、美國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New York Art Book Fair 的「Room Services (與Oscar Murillo 及Yutaka Sone合辦)(2016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爾·考斯迪阿爾畫廊的「For Pete’s Sake」(2016年)、英國倫敦Elizabeth House的「Elizabeth House」(2011年)、英國倫敦London Gallery West的「Responsive Eye」(2011年)及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RCA Painting Degree Show」(2011年)。
曼迪·埃爾—薩伊的作品可見於私人及公共收藏,包括倫敦Collection Nicoletta Fiorucci Russo及上海星美術館。在2017年,埃爾—薩伊獲提名由倫敦白教堂畫廊合辦的「Max Mara 女性藝術獎(Max Mara Art Prize for Women)」,並獲邀參與由The LUMA Foundation支持的 「Chisenhale畫廊委託計畫」(2017-2019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