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us at our New York gallery for an artist talk with Kim Yun Shin, where the artist will be in dialogue with curator Christopher Y. Lew
Thursday, April 3, 5–6 PM. Reserve your place.
立木畫廊宣布將在首爾擴建全新的空間,並預計於2022年初春開幕。立木畫廊首爾新空間由屢獲殊榮的建築設計公司Society of Architecture (SoA)設計,翻新座落於漢南洞的兩層樓建築物,總空間面積將近兩千六百平方英尺,並鄰近首爾市中心現代信用卡展覽空間及三星美術館。全新的立木畫廊首爾特別在二樓打造戶外露台,提供更多展示雕塑的空間。此空間預計將在2022年的春天由美國藝術家拉里.皮特曼(Lari Pittman)的新作個展拉開序幕,此展同時為藝術家首次在韓國的亮相。
隨著韓國文創樞紐的快速發展,首爾新空間的擴建在其城市藝術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立木畫廊於2017年在首爾設立第一個空間,使其成為首批於韓國設立常駐空間的國際畫廊,繼2013年於香港開設首間海外空間後,再次奠定立木畫廊對亞洲市場重視的先驅地位。近年來,立木畫廊持續擴大其國際版圖,除了相繼於台北及北京開設季節性空間,在北京、香港、上海及首爾的團隊也也持續成長。過去的十年間,畫廊的藝術家透過在各地區的美術館個展、聯展、雙年展以及藝術博覽會,不斷提升其知名度。
本次畫廊的擴展除了將為立木畫廊的藝術家提供展出平台來挑戰並呈現不一樣的創作脈絡,也將改變觀眾的感官體驗,讓觀者有機會認識並參與藝術家不同面向的創作樣貌,這些是以往因空間限制而無法體驗的。在空間設計上,畫廊將展間劃分成兩樓層,讓藝術家可以同時進行座談對話及展覽活動,開啟全新的策展論述及實踐。此新空間也將包含二樓的戶外露台,可展出大型的雕塑及裝置藝術,滿足多樣化的展覽形式。
立木畫廊首爾新空間將由藝術家拉里.皮特曼的個展揭開序幕(1952年出生於加州洛杉磯,目前工作與生活於加州洛杉磯),皮特曼被認為是其世代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藝術家標誌性的藝術實踐——豐富的視覺語彙、密集分層的繪畫技巧及符號(如鈴鐺、雞蛋、動物、繩索)、詞語的運用,凸顯對裝飾藝術、手工藝術的推崇。皮特曼獨特的視覺美學和複雜的構圖完美協調了色彩、文字與符號、景觀與裝飾,平衡混亂和秩序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其大型的作品。本次個展將以「不透明、半透明、明亮」(Opaque, Translucent, Luminous) 為題,並展出15件全新創作。誠如展明所述,由黑暗進入光明的過程——皮特曼的作品是對於物質與隱喻概念的質疑。其作品暗示著不同的景色:不透明的作品使人聯想到室內景色,半透明的作品則讓人聯想到彩色玻璃窗的表面。明亮的繪畫作品中,其目眩且帶有正能量的色調,意味著人口稠密的城市景觀;在城市中,皮特曼找到了希望與重生的動能。在此系列創作中,皮特曼編織了符號標記,包含將雞蛋影像重複填滿整個作品畫面。更多關於展覽的細節,將會在2022年年初宣布。
立木畫廊聯合創始人樂睿昕(Rachel Lehmann)指出:
「我們與韓國有很深的連結,他長期以來都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創意能量以及是個藝術輸出與交流的城市。我們很榮幸能和徐道獲、李昢以及徐世鈺等具有重要歷史地位的韓國藝術家們合作,這份關係最早可以回溯至2000年,與當時畫廊在定義自身的基因(DNA)密不可分。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大衛和我實踐了無數趟的旅行,特別是過去的五年中,在我們決定在首爾紮根開設畫廊後。對於我們長期耕耘並在當地所建立的緊密人脈網絡感到非常自豪,不論是藏家、策展人、藝術家、藝評及最重要的當地民眾,他們皆對於我們的前瞻性藝術家計畫給予大力支持。我們也非常感謝韓國豐富的文化框架並對過去有機會合作的在地與區域機構、美術館及雙年展表示感謝,包含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三星美術館、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APMA)、Space K、首爾市立美術館(SeMA)、善宰藝術中心、光州雙年展及釜山雙年展等。隨著首爾作為藝術中心並持續發展,我也非常期待我們能在與這座充滿活力的藝術城市共同成長。」
首爾新空間將由已加入立木畫廊領導團隊四年的資深總監Emma Son繼續負責。Emma在首爾的藝術產業擁有超過20年的經驗,特別是策展人及畫廊經紀人的專業背景,所建立成熟的藏家群體、對20世紀當代藝術的細微觀察與理解以及其長期與在地機構維持的深厚關係。
在Emma Son的帶領下,立木畫廊迅速地發展在首爾的項目,協助畫廊藝術家舉辦了在韓國的首場展覽,包含麥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曼迪.埃爾—薩伊(Mandy El-Sayegh)、吉爾伯特與喬治(Gilbert & George)、尚塔爾.約菲(Chantal Joffe)、麗莎.露(Liza Lou)、大衛.薩利(David Salle)、塞西莉亞.維庫納(Cecilia Vicuña)及納利.華德(Nari Ward)等藝術家。除了為國外藝術家開啟新的本地展出機會,畫廊也策劃了許多韓國當地重要歷史地位的藝術家展覽,包含李昢、徐道獲和徐世鈺。
資深總監Emma Son 表示:
「透過這一步,我們重申對首爾及我們所在的社區的承諾。這座城市正在經歷文化投資與國際關注的快速轉型期——2022年將會是韓國躍上國際舞台的一年,我們也為新篇章做足準備並非常期待它的到來。除此之外,我們也很高興能在韓國推出拉里.皮特曼的首次展覽,並繼續立木畫廊對於將藝術家引介至新的地區及帶領藝術家在國際上發展的使命。」
關於艺术家
拉里.皮特曼相繼獲得加州藝術學院BFA(1974)和MFA(1976)。其近年來的個展包括:墨西哥尤麥克斯美術館(近期); 美國洛杉磯漢默美術館 (1996, 2019); 美國加州漢庭頓圖書館 (2016); 法國第戎美術館 (2013); 美國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 (2013); 法國尼斯阿爾松別墅 (2005); 美國加州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1996) ;美國德州休士頓當代美術館 (1996) ;美國華盛頓州科科倫藝術館 (1997) ;加州聖塔芭芭拉大學美術館 (1996)等。
皮特曼受邀的聯展包含:於韓國首爾的麥茉莉太平洋展覽「APMA, Chapter Three」;於美國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展覽「Duro Olowu: Seeing Chicago」;美國加州Redcat展覽「50 + 50: A Creative Century from Chouinard to CalArts, REDCAT」美國德州魯比展覽「Waking Dream」;美國波士頓當代藝術學院博物館展覽「Less Is a Bore: Maximalist Art & Design」;立木畫廊紐約展覽「cart, horse, cart」(2018);新加坡Tang Teaching Museum展覽「Give a Damn」(2018);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The Long Run」(2017);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覽「Between Two Worlds: Art of California」(2017);美國洛杉磯布洛德美術館展覽「Inaugural Installation」(2016);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館「The Art of Our Time」(2015);美國洛杉磯西好萊塢圖書館和檔案美術館「Art AIDS America」(2015);華盛頓州塔科馬藝術博物館(2015);喬治亞州的肯納瑟美術館(2016);美國紐約布朗士美術館(2016);美國芝加哥Alphawood 畫廊(2017);美國紐約惠特尼美術館「America is Hard to See」(2015);美國芝加哥當代藝術館展覽「Earthly Delights」(2014);美國德州Ballroom展覽「and Comic Future,」(2013);美國韋克斯納藝術中心(2014)。皮特曼受邀參與數個大型雙年展,包括第十屆卡塞爾文獻展(1997)以及1997、1995、1993和1985年的惠特尼雙年展。
皮特曼的作品也受到許多公立與私人機構收藏,包含美國阿克倫美術館、紐約歐布萊-諾克斯美術館、首爾愛茉莉太平洋美術館、芝加哥美術館、美國洛杉磯布洛德美術館、美國賓州匹茲堡卡內基藝術中心、義大利Fondazione Sandretto Re Rebaudengo、慕尼黑Sammlung Goetz、加州漢默美術館、美國哈佛美術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馬恰諾藝術基金會、芝加哥當代藝術館、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墨西哥蒙特雷當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美式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加州棕櫚泉美術館.彼得.諾頓家族基金會;美國鳳凰城美術館、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美術館、美國玫瑰藝術博物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加州聖塔芭芭拉美術館、美國謝爾頓藝術博物館、紐約Tang Teaching Museum and Art Gallery、美國威瑟斯龐美術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術館、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等。
關於立木畫廊
立木畫廊由樂睿昕(Rachel Lehmann)和慕德偉(David Maupin)於1996年在紐約攜手創立,自成立以來,畫廊也是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畫廊,展覽場地遍布美國、歐洲及亞洲。在過去25年,立木畫廊一直積極為國際藝術家開拓新市場,並建立長期的策展關係。立木畫廊的展覽活動以提倡多元化聲音而見稱,帶來勇於挑戰身份概念及塑造國際文化的藝術家之作品。現在,立木畫廊於紐約、香港、首爾及倫敦均設有展覽空間,並設有中國內地團隊。畫廊亦把握過去一年新市場的發展機遇,在阿斯本、棕櫚灘及台北開設季節限定展覽空間。